教育指南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
   宝宝健康
   教育指南

   相关栏目
 爸爸用自己方式照顾孩子
 我们的孩子最怕的是什么?...
 给宝宝性答案要恰到好处
 父亲的严爱VS溺爱
 爸爸“严格”需掌握尺度
 培养乐观宝宝的4“关键”
 玩具透露孩子性格秘密
 等待也是一种教育
 儿童的性格会随季节变化?...
 忙人爸爸形象是这样的
 用好父亲的威严
 网上妈妈教你育儿小奇招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早教 >> 教育指南 >> 

教育指南 爸爸用自己方式照顾孩子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6-11-29 17:57:38

 

  中国家庭养育孩子,父母双方各承担50%的说法,仍然不过是个神话。不得不承认,在大多数家庭里,母亲是孩子的主要照顾者,而父亲更多的时间是处于旁观者的位置。看到这里,父亲有话要说了——我虽然没有直接照顾孩子,但是我拼命赚钱也是为了孩子,为了家庭。没错,父亲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但在现代家庭里,女性也得担任起养家糊口的重任。她们往往既要照顾孩子,又要上班赚钱。如果父亲一味地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妻子,显然是对妻子的极大不公平,对孩子也不负责任。这样的做法,不仅会影响孩子,还有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的破裂。

  最近,姗姗的爸爸妈妈在“冷战”。事情的起因非常简单,姗姗的爸爸除了每月把工资上缴给妈妈外,很少管过这个家。一回家,不是看电视就是喝茶,别说指导姗姗学习,就连扫帚倒了也不会去扶一下。姗姗的妈妈则每天忙里忙外,她不仅要上班,还要照顾姗姗和爸爸。前不久,姗姗妈妈的公司接了一个大项目,工作量增加了许多倍。姗姗妈妈担心自己工作量加大,无法照顾好姗姗,就和爸爸商量,让他帮着分担一些照顾女儿的任务。可姗姗爸爸却非常不情愿,推脱说自己工作忙,根本没有时间,还说自己是男人不会照顾别人,更过分的是,他让姗姗妈妈向领导说,由于孩子没人照顾,要求退出这个项目。休 闲 宝 贝 网

  姗姗的妈妈自然不会轻易退出这个项目,结果家庭战争便经常爆发。姗姗每天回家看见爸爸妈妈板着脸,十分害怕。在这种压抑的生活环境下,姗姗越来越不喜欢回家了,放学后即使没事,也会在街上游荡大半天。受到这种情绪的影响,姗姗上课越来越不专心了,在最近的一次测验考试中,以前成绩在班上一直数一数二的姗姗,却没有考及格。姗姗在作文中这样写到:要是爸爸妈妈再这样继续下去,我想我是要疯了。

  可以看出,整个事件中最受伤的是姗姗,但这种伤害显然是能够避免的。如果姗姗的爸爸能够主动为妈妈分担一点照顾家庭和教育孩子的责任,这场“战争”完全可以不发生。不过,现实生活中,男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难怪生活中,有不少妻子这样抱怨丈夫:“这个家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你也应该管一管!”或说:“我一个人累死累活,你倒好,不闻不问!”的确,女性照顾家庭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如果你真不能明白,不妨用一天时间来单独照顾孩子和家庭,体会一下其中的辛苦和劳累。想想,如果一天下来你就开始怨天尤人,那么妻子每天都做这样的工作,是不是更加辛苦呢?所以,一个好丈夫应该给妻子多一点理解,主动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

  还有的爸爸可能会说:“我不会照顾孩子。”可谁又天生会呢?其实,爸爸照顾孩子没有必要追求一定的模式,可随意发挥自己的创意,高兴时把孩子高高抛起,也可以让他自己动手做事,还可以给他找点苦吃,只要不给孩子带来伤害就可以。因为爸爸要带给孩子的,就是要跟妈妈有所不同。虽然你不会像妈妈那样无微不至地对孩子,甚至和孩子的相处中会出现“粗”、“狠”等看似不负责任的做法,但恰恰是这样的做法促进了孩子的成长。

  1爸爸的粗

  妈妈和孩子在一起,大多是进行一些温和的活动。而爸爸则喜欢选择一些较剧烈、带冒险性的活动和孩子一起玩。拿抱孩子来说,妈妈更多的是小心翼翼地搂抱,生怕孩子有闪失。而爸爸的方法则多种多样,把孩子高高地举起,或把孩子抛起来接住。这些看似危险的动作,却会受到孩子的喜欢。

  爸爸不会像妈妈那样细心周到。他不会时时刻刻盯着孩子,在第一时间满足他的需求,甚至会对孩子的问题、困难“熟视无睹”。比如,孩子骑车摔倒时,妈妈常常会跑上去问:“摔到哪里了?到医院去包一下。”而父亲却会无视孩子的伤口,说:“爬起来!下次要注意。”正因为爸爸的“粗心大意”,给了孩子自己调整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主动适应、锻炼自我、尝试错误与自主更正的机会。

  2爸爸的“狠”

  爸爸不会像妈妈那样心慈手软。孩子一旦出现越轨行为,妈妈大多是在嘴上讲大道理而在行为上纵容,而爸爸则会用很钢性甚至可以说“暴力”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只要这种“狠”不过度,只要这个“狠”有理由,对孩子的行为规范就是有好处的,至少能让他记住教训,以后自觉遵从规则、懂得规矩。

  “粗”、“狠”正是爸爸式教育的好处,这是母性教育所不能赋予孩子的财富。所以,爸爸要正视自己对孩子的重要性,认识性别差异带来的教育差别,在教育上和妈妈相互协调、取长补短。

  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莱格曾说过,任何一个人的身上既有男性特质,也有女性特质,只有平衡发展才是健全的人格。父亲是孩子男性特质发展的榜样,也是孩子认识男性的窗口与纽带。在这一点上,妈妈再好也替代不了。

  来源: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宝宝,你给了孩子什么》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