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 |
|
|
|
幼儿期 宝贝为何常出汗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1-11-27 09:43:53
小儿多汗症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原因有包含不调或肠胃道疾病等疾病影响;多做些体能训练以增强抵抗力,并配合医生指示调理体质,将可达到改善目的。
“我儿子常常出汗,是不是太虚了?”在中医的临床诊疗中,常常有忧心的妈妈担心小宝宝,会不会流太多汗了而来就诊,或寻求一些止汗的方法或食疗、药膳。其实,正常人每天流汗500毫升至1000毫升是很正常的,尤其在夏天气候炎热时更可高一倍以上。
造成幼儿多汗原因
中医的理论认为,汗为人体五液之一,为心所主,由阳气蒸化津液,发泄于皮肤表面而来的,而心又主血,因此有汗血同源的说法,出汗过多,气随汗出易成伤津耗气,甚至有损于心血。
小儿多汗症是指小儿在安静的状态下,全身或局部出汗多为主要症状的病症。汗症有盗汗与自汗的分别,夜间入睡后出汗醒来汗止者为盗汗;白天安静状态下,或稍做活动即出较多者为自汗,好发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小儿汗症的原因很多,如饮食不调、调护失宜、肠胃道病症的影响,均可导致脏腑积热,热蒸津液外泄为汗。
以中医基本辩证法来分,可分为虚实两种,治法是完全不同的,所谓虚者补之,实则泻之,而不能一味以补药来治之。
俗话说“小孩子屁股三把火”,也就是小儿为纯阳之体,容易出汗(新陈代谢快,汗腺比较发达)。但汗有生理、病理之别,若因天气炎热、衣被过暖、吃奶过急,或是剧烈运动、惊吓恐惧等,均可导致汗出,这种情况不需治疗,只要适当减少衣物即可。
常见症状及治疗 小儿多汗常见的症状有两种
第一种 孩子发虚汗的表现为:面色苍白、怕冷,有时安静地坐着也会出汗,且出汗不只于头部,而是自颈至肚脐,运动时更厉害。此外,也容易疲劳、怕风、食欲不佳。可用玉屏风散加减、菊花、牡蛎、浮小麦、太子参等改善其症状。
第二种 属于“睡则汗出醒则汗止”,也就是睡觉时容易出汗,醒来时就不会出汗了。中医叫做阴虚盗汗。症状有面部偏红、嘴唇红,通常于下午开始掌心或足心会渐渐发热,睡觉不安稳、翻来覆去且易做梦,容易哭闹、生气,有时大便较为干燥不好解等。中医可用生脉饮加减、生地、石斛、芦根、茯苓……来治疗改善其症状。
另一种则是小儿饮食失调,特别是在现代这种美食文化的时代里,烧、烤、巧克力、速食充斥,有些不是小儿很能吸收的,过于摄取也可以造成小儿多汗。这种小儿口中易有异味,舌苔较为黄厚,大便干燥甚至有时容易解出羊屎便,且出汗部位“上至头、下至颈、不过胸”,也就是以头额心胸部位出汗较多,性情急躁好动、唇红口干、睡卧不安、手足心热,这种情况属于脾胃蕴热的实证,可服用一些消食化积、清热的中药、如深长 黄散、地骨皮、浮小麦、知母、糯稻根……
中医调整幼儿体质
小儿汗症以虚实论治,即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治疗汗症不可见汗止汗,应全面观察小儿的体质、症状、发症以及治疗情况。小儿汗症大部分的病程较久,所以一定要注重调整小儿体质,很多虽然属于虚症,但是实症也不在少数,更有一些虚实夹杂的,也就是两种情况同时出现。
治疗小儿多汗症常用的药膳或食疗包括:
参枣汤: 太子参15克、红枣30枚,加入清水约五碗至六碗煮汤,吃枣饮汤。边服一至二周。
莲桂汤 莲子(去皮、芯)、桂圆肉各15克,加入清水五碗煮汤,喝汤吃莲子和桂圆肉。连服二周。
参芪鱼汤 党参15克、黄芪15克、鱼肉切块约50克,煮汤加调味料后食鱼喝汤。每周二至三天,可连服二周。
桂芍参枣汤 桂枝6克、白芍9克、党参9克煎后取汁,再将白米50克和大枣30枚倒入汁中煮粥,可连服数周。
玉糯芡实粥 玉米粉30克、糯米40克,芡实15克,同煮成粥加糖后食用,连服五天为一疗程,可常吃。
腐芪鸡汤 炒豆腐皮几张约30克,洗净,黄芪一两,小公鸡一只,同煮汤,加调味料做汤常服用;也可将炒豆腐皮一张,洗净,以温水泡发后切条,用油炒,再加调味料食用。此方有养胃敛汗作用。
收汗汤 浮小麦、麻黄根各9克、凤凰衣9克,水煎服,用于各种汗症。
配合调理改善健康
除了以药膳或食疗改善幼儿多汗症外,平时日常生活也应注意一些事项,包括:
1、汗儿宜平日多做体能训练,适当地晒晒太阳、户外活动,都能增强体质。 2、积极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并注意病后调理。 3、汗儿应该勤换衣物,并保持皮肤清洁与干燥,汗后应避免直接吹风。 4、家长坚持和中医师配合来调理小儿虚弱体质,以达到改善健康的目的。
文吴明珠 摘自《婴儿母亲》
≡
查看、发表评论 ≡
|
|